電導率是指單位體積水的導電率,簡稱電導率,通常以千伏每立方米表示。電導率是用于測量溶液電導率的儀表,一般采用玻璃電極或微電極,目前已有多種型號的電導率儀表,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過程和實驗室。純水電導率標準值為20~200μs/cm,這是純水電導率的范圍。
電導率儀適用于實驗室、電鍍廠、電鍍車間、電子工業(yè)用純水測量。
1.快速測量:采用了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高精度的測量電路,使其能夠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nèi)迅速將2英寸的探頭置入水中,并在數(shù)秒內(nèi)快速顯示其結果。
2.響應時間快:2英寸探頭在1分鐘內(nèi)可完成測試,然后立即開始分析測量數(shù)據(jù)。
3.低功耗:儀器采用低功耗設計,具有可調(diào)溫度范圍,可以減少環(huán)境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4.操作簡單:儀器采用了一鍵式操作方式,可減少在讀數(shù)過程中因意外原因而造成的損失。
5.電池供電:儀器采用了內(nèi)置鋰電池供電方式,并配有鎳鎘/鎳氫/鋰電池充電管理接口。
6.防護等級高:儀器具有IP67防護等級。
一、電導率對水質的影響
電導率是指水的電導率,它代表水的導電性,用來衡量水質是否符合飲用要求。電導率值越小,說明水中雜質越少,水質越純。
由于水具有導電的能力,水分子中帶電離子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電導的離子聚合物。如果水中的離子濃度很大時,就會阻礙其他離子通過,造成水質惡化,影響人體健康。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和有機物含量越高,電導率就會越高,電導率值也就越大。
一般情況下,水的電導率值在200μs/cm左右比較合適。
二、電導率與溫度的關系
溫度升高,電導率會增加,但這種變化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一般為0.1-2℃),溫度每升高1℃,電導率增加1%左右。溫度影響電導率的原理是:當溫度從20℃升到100℃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增加,電導率也相應增加;當溫度從100℃降到40℃時,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減少,電導率也相應降低。由于這種變化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所以這種變化是不可忽視的。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隨溫度升高電導率增加較快,超出該范圍后,電導率基本保持不變。但在某些情況下(如低濃度的酸堿性溶液)或某些特殊環(huán)境條件下(如水中存在有毒氣體時),由于離子濃度增加較多或外界因素干擾較大,這種變化也較快。
三、電導率與電導率儀
在正常情況下,電導率的變化與溫度成正比。當溫度從30℃上升到100℃時,電導率增加1個數(shù)量級,稱為上升一個數(shù)量級;當溫度從100℃上升到0℃時,電導率增加2個數(shù)量級。
四、電導率值變化的原因
①電極和溶液接觸時間過長,或水的溫度過高或過低。
②電極上有污垢或導電介質,使電導率變化。
③溶液中有可溶性鹽和其它雜質存在,使電導率變化。
④電極受到污染,不能有效地與溶液接觸,或電極與溶液接觸的時間較短。
⑤電極本身性能差,無法補償所引起的電導率變化。
⑥水的 PH值過高或過低,也會引起電導率的變化。
五、電導率測量方法
電導率測量方法分為三種:直接法、間接法和電導池法,具體采用哪種方法視實際情況而定。
在水處理過程中,特別是污水處理過中,為了確定處理后的水質是否達標排放,需要通過各種檢測設備檢測水質,其中最常見的兩個指標就是COD(化學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種類非常多,有別于針對無機鹽離子的單項分析,對有機物質
了解詳情幾年前,國內(nèi)反滲透技術的應用還集中于工業(yè)純水及瓶裝純凈水制備工藝,由于工業(yè)用水對純度的特殊要求以及瓶裝純凈水國家標準的嚴格限制,系統(tǒng)的高脫鹽率無疑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然而目前反滲透技術在污水回用深度處理方面也以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市政供水領域的應用方
了解詳情安裝更換前的準備事項新設備第一次安裝時主要污染源為兩大類: 一、焊接管路時的各種金屬碎屑、PVC碎屑等,若不處理,會對膜片造成不可逆的物理性劃傷。 解決辦法:充分沖洗設備,確保將管路內(nèi)的碎屑沖走。 二、水箱內(nèi)的防腐涂料配比不均勻,造成有
了解詳情 關注客服微信